少食多餐,其实错了
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十
1
轮流换食品
进食食品,应该将各种食品轮流更替,不应该偏吃某一类,这样才能使人体吸收到各种营养料。
如果爱好某一种食物,多吃一些也无妨,但是不能常常单吃一种。譬如,童年时期酷爱吃糖,但不能时时大量吃糖;少年时喜欢吃冻品,不能时时大量吃冻品;中年时爱吃刺激性饮食,也不宜偏爱过甚;妇女爱吃酸性食物,多吃之后,能致胃酸过多,亦是不宜;壮年时爱吃油腻食品,多吃更不相宜;老年人喜吃糯米制的食品,如糕、饼、粽、糍,多吃之后,也易致病。
少吃多滋味,多吃坏肚皮。凡是偏好一种食物,多吃了常易致病。
2
早午晚不同
一天之内,早晨宜吃清淡流动的饮食,中午胃部消化能力渐强,即可照常进餐。晚餐时已接近睡眠,不必多吃。
民间俗语:“早饭吃得早,中饭吃得饱,夜饭吃得少。”三餐所食,显然不同。
有许多午间惯食的食品,绝不能在晨间进食,如果勉强在早餐时进食,往往使人整天感觉不舒服。
又因各地风俗习惯不同,人的饮食方式也会因此而异。
有的地区一日两餐,有的地区一日三餐,有的地区一日五餐。我们入乡随俗,在变更进餐方式时,要慢慢地将习惯转变过来,而大致上以不离本人的习惯为原则。如果变更太速,亦易致胃病。
3
饭前忌杂食
饭前或饭后,不能进食杂物,按时吃饭,可使消化器官工作定时。如果饭前进食了少许食物,等到吃饭的时候,便大打折扣,小儿可能更不想再吃。
此因胃的消化工作已做过,短时不能再活动。所以饭前吃零食,到了正式吃饭时,常常会没有食欲。如果没有食欲而勉强进食,又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的症候。
4
患病要慎食
如果已患轻度胃病,应迅速将一切饮食上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,而且要严格地遵行,绝不可懈怠疏忽。若干食品,应在禁忌之列。
患者情况虽有不同,但是大致要忌食五种食品:
第一是变质食品,
第二是冷冻食品,
第三是坚硬肥滞食品,
第四是刺激性食品,
第五是糖质太多的食品。
5
少吃冷东西
中国人吃东西,主张多吃温热熟食,少吃冷食,这对胃部十分有益。西洋人因为生活简单,所以吃惯冰水和各种冻食。
中国人向来没有这种习惯,现在很多人家中备置冰箱,冷冻食品大增,可是胃部尚未养成这种习惯,所以不能盲目效仿别人乱吃冻品。
还有,一会儿吃热品,一会儿吃冻品,或者冻热并进,对胃部甚有损害。
胃寒的人,吃了冷冻东西,常感不适,吃了很热的东西,也有同样的情形。
整天喝茶的人,也容易患胃病,或影响胃消化机能。
6
吃饭不用脑
吃饭时不可用脑,也不可讲气恼的话,如果能作轻松有趣的谈话,更有裨益。
中国家庭中做家长的,往往在吃饭时向家人发表告诫式的讲话。还有商人在午餐时约晤相聚,每每就席讨论商务计划,有时即在席上决定事务进退,这都是很不相宜的。
吃完饭之后,不宜立刻坐下来办事,尤其是不宜立即用脑,最好要有适当的小小运动。
中老年人,最好在室内步行。曾国藩说:“饭后步行百步,是养生秘诀。”这对缺少运动的人极为相宜,对胃部虚弱、消化困难的人,也大有帮助。
儿童在饭后,只可以作适宜的活动,不能奔跑跳跃。剧烈的运动,尤须禁止。
7
防止学童滥吃食物
若干儿童,在学龄时期,亦有胃病。推其缘故,多由滥吃所致。
譬如晨间八时上学,至十一时即觉饥饿,于是就近购买杂物,以作充饥。如进食面包之类,尚无大碍。
但观察香港许多小店出售的食物,都是坚韧难化的食品,如鱿鱼干、鱿鱼片、炸春卷、开口笑、南乳肉,及各种糖果饼饵,同时又进饮冻品,乱吃—通,贻害更甚。
所以许多儿童,在稚年已时时嚷着胃部不舒。父母应当先为儿女预备适宜食品,带入学校,不另给零钱,使儿童无法滥购食物,这是很重要的。
8
多嚼增唾液
有了胃病之后,应以柔软而易于消化的食品为主。但是有一派医生(如医治孙中山先生胃病的那位日本医生高野太吉氏),主张有胃病的人,要吃坚硬的东西。
西餐中特别预备一种较为坚硬的白色圆面包,也是此意。关于这个问题,其原意是要督促进食时着意咀嚼,并非说硬的东西对胃有益。
因为口腔中的唾液,对消化有很大帮助,而唾液的分泌,在咀嚼时特别旺盛。
咀嚼食物的习惯要在幼时养成。
一日三餐,每餐细细咀嚼,对胃的帮助极大。终身行之,也是预防胃病之道。这是不需金钱的预防法,值得向读者郑重介绍。
9
餐前先吃汤
进餐之前,最好先适量进饮一些流质,如茶水汤液。北方人进餐时,先吃饭菜然后呷汤,这是不宜的。一部分广东人吃饭时先饮汤一盅,然后进食,这是很合理的。
饥饿时,胃里空虚,需要一些水分去润泽一下。如果胃部很干的时候,吃了些又干又黏或又冷又硬的东西,一定会引起不消化的毛病。所以西洋人吃大菜,开头总先上一盆汤。中国人的老方法,必先喝一杯开水,再行进餐,都合这个道理。
年底清仓:中医思维十 三年陈艾柱选取自然陈放三年艾草,多次提炼打绒,色泽金黄,柔软如绵,易燃而不起火焰,气味芳香,适合灸用,陈年质地,尤其适合初学者配合器具灸。今日年末清仓:买二盒送一套无烟艾灸布套铜盒组合,多买多送,上不封顶,数量有限,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抢购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,进入购买页面
金艾柱三年陈
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,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。
本文来源:《国医大师陈存仁食疗食补全书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,此次转载由中医书友会分享,转载请联系授权。
更多团购信息,敬请关注中医思维十服务号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立即团购